“博物馆之城”建设的成都路线

频道:工业指数 日期: 浏览:54412

  博物馆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脉络,积淀了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。博物馆之城,是对城市文化聚集度和活化利用度的综合评价,是城市文化涵养和综合实力的外在体现和直观感受。

  乘着国家大力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东风,成都市深入贯彻各项关于加强文物保护、博物馆建设的政策指引,通过执其“上”、守其“中”、拓其“下”这“三步走”战略,为“博物馆之城”建设乃至区域性文博事业发展贡献了成都路线、成都智慧。

  执其“上”,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

  完善顶层设计,以系统思维布局文博事业整体发展。2022年底,成都市出台了深化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办法,从构建发展体系、实施分类提升、完善保护机制、提升应用能力、创新人才管理、增强服务体验、扩大开放合作、改革管理模式、增强综合保障等九个方面,全维度就促进博物馆布局建设、创新发展和社会服务实现了制度性统筹协调。

  明确发展目标,将抽象预期具象化、定量化。目前,成都市平均每百万人拥有9座博物馆。按照持续扩大城市公共文化供给的思路,成都市对标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事业发展现状,即每百万人拥有20座博物馆,规划至“十四五”末,市域博物馆总数拟达到230座,到2035年,市域博物馆总数或将突破400座。

  守其“中”,知常达变方能进

  平衡人力、物力、财力配置,充分发挥国有博物馆示范引领“基本盘”作用。成都市本级每年直接用于支撑市、县两级国有博物馆发展提升的专项资金规模达到2000万元,国有博物馆在展陈提升、设施配备、保护修复、智慧服务方面得到持续巩固和加强。

  成都博物馆5G智能文创

  比如,成都博物馆与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首次合作,引进了19至20世纪46位杰出的艺术大师真迹,集中呈现欧洲现当代艺术史上多个重要风格及艺术运动,累计观展人数以十数万计;活用5G技术,推出5G+VR全景直播、5G+AR文物修复、5G+AI个性化讲解、5G+智慧文创馆等多个“5G+”体验场景,丰富了观众的体验感和感知度。

  成都武侯祠基础应用平台

  在持续加大国有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,成都市本级每年提供1300万元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发展专项补助资金,补助总额累计超过1亿元,年均拉动社会投资博物馆建设资金6000万元以上。

  拓其“下”,积抔土以成高台

  清家底,广积粮,对全市博物馆资源基本情况进行普查摸排。由成都市相关文物行政部门组织普查市域内具备展示功能、具有展示条件、发挥展示作用的博物馆后备军——“类博物馆”645家,为进一步将文化展陈场馆转化为正式博物馆打下坚实基础。

  成都市文物行政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《成都市类博物馆培育发展工作导则》,保障了“新生”博物馆的顺利孵化和茁壮成长。同时,成都走出传统“文物工作”舒适区,跨专业成功建立了一批专题类、行业性、新模式博物馆,如成都大运会博物馆、成都大熊猫博物馆、成都十二月市博物馆等。

  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

  四川大学博物馆是我国西南地区建立最早的博物馆,其前身为1914年开始筹建的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,也是我国第一座综合性大学博物馆。2023年,成都市与四川大学共建的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落成,建筑总面积7万余平方米,并于当年7月开馆试运行。2024年5月8日,被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为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。

  成都自然博物馆

  成都自然博物馆(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)是西南地区建筑体量最大的自然博物馆。作为成都市人民政府与成都理工大学共建的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,其已于2022年11月开馆试运行,并获评当年度成都市“十大幸福工程”。

  目前,成都已有各类博物馆194家,其中国家级博物馆20家;2023年全市博物馆举办各类展览超过420个,开展讲座、社教活动超过1500场,接待观众规模超过3300万人次,“博物馆之城”建设已初具规模。(武桐舟)

阅读剩余全文()

推荐阅读:

生态草荡 蓄洪成湖

新闻1+1丨北上广深楼市“新政”全部落地,影响几何?

【12315投诉公示】益丰药房新增2件投诉公示,涉及其他质量问题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