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市注册民营越剧团117个,从业人员8000余人 嵊州,为什么“村村有戏”

频道:消费点评 日期: 浏览:51196

“天上掉下个林妹妹,似一朵轻云刚出岫……”在嵊州,几乎人人都能用婉转的曲调哼唱这一越剧经典唱段。

乡村文化礼堂里,总有戏迷吹拉弹唱;古戏台上,50多岁的阿姨演越剧折子戏,唱念做打颇有专业范儿;偏僻的小村里,30多人的专业越剧团不仅编排整场大戏,还“接单”外出表演……在嵊州乡村,几乎每个角落都能邂逅越剧,称得上村村都有戏。

为什么越剧能够在田间地头蓬勃生长?近日,记者来到嵊州寻找答案。

“老到白胡须,少到开裆裤”,嵊州人人都能哼上几句越剧。

110多年前,越剧以“落地唱书”形式从嵊州甘霖镇的田间地头诞生,自带贴近乡村、亲近民众的“基因”,逐步成长为中国第二大剧种,积累了深厚的民间基础。

在嵊州崇仁古镇,村民裘小亚从服装厂下班后,忙不迭叫上几个姐妹,认真化好戏妆后,来到古镇的玉山公祠,找到了“戏迷角”的负责人裘愉林,老裘正带领几名游客参观公祠里的古戏台。

“裘老师,我们想上台唱一会越剧,有没有时间帮忙伴奏一下?”

裘愉林今年74岁,拉得一手好二胡,退休后担任“戏迷角”民乐队的领队,经常组织开展各种越剧活动。平时,总有戏迷来喊他伴奏。

“这戏台可有200多年历史啦,傅全香等越剧名家都是在这里‘首秀’呢,站上去唱几句,那感觉可不一样。”从一旁的小房间取出二胡,裘愉林对已经举起手机准备拍摄的游客说。

在裘愉林的记忆中,童年时代玉山公祠里的这座戏台是远近最热闹的地方,初出茅庐的越剧演员在这里登台亮嗓,台前的小广场和两侧的看台总是挤满了人。

热爱越剧的嵊州人非常珍视这些戏台。近年来,嵊州对古戏台进行了保护和修缮,全市200多处古戏台又“活了”,依旧是热闹的百姓大舞台。

崇仁古镇对玉山公祠和古戏台进行了保护和修缮,修缮后的古戏台由专人进行管理,并对乡亲们免费开放。

如今,玉山公祠成了古镇里最热门的“打卡地”。每逢周末和节假日,崇仁古镇还会在这里组织越剧展演、交流活动,本地戏迷看得过瘾、演得尽兴,也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慕名前来,热闹时古镇一天接待游客上万人次,带火了文旅产业。

推荐阅读:

峯村政孝:关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,期待应对人口老龄化举措

升学宴上的高考生,成了收红包的“工具人”?

我省各地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“时代楷模”徐利民先进事迹——像徐利民一样,努力做一粒好种子

关键词:服装